经典网文

人均8瓶输液量 “吊瓶森林”是利益与失信的产物

时间:2013/9/10 7:47:53  作者:互联网  来源:网络转载  查看:32  评论:0
内容摘要:    形成“人均8瓶输液量”的局面,部分医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尽管,民众对于输液的危害认识不足,但医生对此仍清楚无疑。在“输液依赖”这件事上,医生完全拥有自由裁量权,可吊可不吊,完全可以不用吊。但实...
    形成“人均8瓶输液量”的局面,部分医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尽管,民众对于输液的危害认识不足,但医生对此仍清楚无疑。在“输液依赖”这件事上,医生完全拥有自由裁量权,可吊可不吊,完全可以不用吊。但实际行医时,想到输液可能带来的利益回报,不少医生总会倾向于选择输液的方案。更有甚者,还会额外再多开一些药,以增加利益空间。

  一面是患者医学常识匮乏,另一面是医生被经济利益绑架。来自医患关系两端的负能量,推动中国成为“人均8瓶输液量”的“吊瓶大国”。不能再纵然这种局面扩散。如果说,计划经济时代,医生爱输液,尚可归结于医药事业起步晚,医生数量素质不足。市场经济的当下,医生数量与素质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滥输液的部分医生还有什么理由再给自己开脱?

  探究“人均8瓶输液量”还宜多向归因,政府除治理部分医院、医生的“利益行医”外,还应努力推动民众医学常识的普及,鼓励媒体多办一些真正富有科普质量的节目,为民众掌握基本的医疗常识提供更多更广的渠道,推动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使民众掌握基本的用药判断能力,从而避免过分依赖医生,切断滥输液的需求根源。而唯有从患者、医生等多方面综合出手,顶在我们头上的“吊瓶大国”称号才有可能被我们甩进历史的垃圾堆。


  “输液大国”背后的“过度医疗”魅影


  据报道,中国目前每年人均8瓶的输液量将发达国家抛在了身后。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其中,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保守估计,每年我国最少有10万人在输液后丧命。

  与过度输液类似,非合理用药、非合理检查等“小病大治、大病久治”屡见不鲜,过度医疗在不断坑害广大患者。过度医疗,除了会让患者身体受损、钱包受伤,恶化国人体质状况之外,也给基本医疗保险(放心保)基金造成了巨大浪费和流失。据估算,医疗机构滥开药、滥检查等现象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在20%至30%,如再加上药品回扣、药品虚高定价、乱收费等现象,医保基金浪费和流失比例不低于50%。可以说,过度医疗百害而无一利。

  从病根而言,过度医疗是过度市场化的结果—医院运行过度市场化、医生待遇过度市场化。由此分析,要想予以遏制,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公立医院的公益定位,不能再让他们背离使命,在赚钱的道路上继续沦陷,也有必要改变对医院的考核体系,不是看你的分院开了多少家,进了多少先进设备,而是要看患者康复率、满意度,其次要构建更合理的医生收入构成体系,加强基本保障,弱化经济考核,遏制“创收”冲动。在这方面,德国的办法是将门诊和住院系统分开,医院仅提供住院,收入主要来源于床位费,门诊医生仅提供医疗服务,不从事药品经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妨在深化医疗卫生体质改革过程中,予以借鉴。

       过量输液的背后是医疗生态的恶化
 
  从常识的角度,如果不能彻底打破上述利益链条上的纠葛,那么解决问题的难度会相当之大,一方面,对利益的索求及相应的供给,在市场条件下随时都有可能存在,二是在道德环境整体不容乐观的大背景下,我们也很难对医生这个职业做超出于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因为从社会分工的角度,医生与教师、法官等职业一样,只能承受他们职业范围内的责任和义务,但是现实情况则是,每一个行业所出现的问题,都不仅仅是这个行业自身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医生们越来越偏离自身的职业属性,市场与道德又如何在医疗领域统一起来形成良性的循环。

  医生在满足自身基本生存条件下,救死扶伤是一种职业属性,也是一种职业理想,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自身生存条件与更好地置身于公共健康的进步很容易产生冲突。因为一为私利一为公益,当二者产生冲突的情况下,私利往往会压到公益。而且个人的生存条件的好与坏是个相对的概念,人的欲望无穷,对生存条件的改善就有着水涨船高的要求。而公共健康的进步作为满足个人欲望之后的附属结果,在其不能成为医疗、医学,乃至医生职业的存在目的的时候,想获得这样的结果基本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已经想了很多办法,要么国家包干、要么由市场来平衡,或者采取市场与国家包干相结合的办法。我国采取的就是后一种,既在国家的严格控制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目的在于维护医疗的公益定位的基础上,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市场机制基本呈压倒性优势,反倒挤压了公益性的发挥空间,与我们最初设想的效果形成强烈的反差。
  
  消除“过度医疗”必须重视道德力量
  

  如果没有全体医生医德的提高,仅靠所谓制度的完善和健全,过度医疗不可能消除。过度医疗就是医生利用其信息优势,谋取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不同于其他市场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医生的这种机会主义行为极其隐蔽并很难查证的。因而在很多情况下,任何人都无法根据事后的“多余”而断定医生在事前有故意实施“过度医疗”的不良动机。正是事后客观的“过度医疗”不能对事前主观的“过度医疗”进行有效证实,让很多医生有了机会主义行为的充分空间。

  消除市场交易机会主义行为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制度,一种是交易参与人的道德自律。对于制度而言,从制定到执行是需要成本的,并且这种成本随着制度的细化和严格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制度成本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制度既无法建立和执行,约束医生的制度无法细化到对某种病指定用什么药,采用哪种检查方式。如此生硬的制度影响医生医术的发挥,会延误病人,制度成本极其高昂。显然,制度对“过度医疗”的消除是有限的。

  通过医德教育唤醒白衣天使“悬壶济世”的责任意识,认知到自己良知的重要和伟大,让其在提供医疗服务时想的不仅仅是交易,还有超乎交易的人文关怀。作为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也不要把每一个医生看做“周扒皮”,多一点对医生的敬重和信任。
标签:人均 输液 吊瓶 森林 利益 
相关评论
评论者:      验证码:  点击获取验证码
康康内部QQ群:35748798    管理QQ:88192288---浙ICP备05032006号
Powered by OTCMS V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