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网文

中国目前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时间:2014/10/9 15:23:46  作者:互联网  来源:网络转载  查看:40  评论:0
内容摘要: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需要国家的巨额投入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工程没有搞好,就培养不出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想且身心健康的人才,没有人才何谈民族振兴、何来国家富强。教育所输送的人才不仅关系到国家其它投入的产出效果与效率,也是社会...

作者:李维龙  指导老师:刘美丽

    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需要国家的巨额投入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工程没有搞好,就培养不出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想且身心健康的人才,没有人才何谈民族振兴、何来国家富强。教育所输送的人才不仅关系到国家其它投入的产出效果与效率,也是社会资源和国家潜力的核心成分,一个国家亏待了教育就是主动放弃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可以说,中国近六十多年来的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当今国家与社会的面貌,即国家的信仰与国格、社会的道德与秩序、民族的个性与未来。中国教育现状与建立文明强盛之国家以及和谐安康之社会对教育要求的差距非常明显,三言两语讲不清,百语千言道不明。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教育所造就的人才这一首要国家资源之间的竞争,人才的内涵不仅仅是拥有科技文化知识与基本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能够提升国家文明、民主与法治所必须的符合人文人道精神的信仰、道德与理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
    谈及我国整体教育,涉及面是广泛的。因而在此做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中国的教育问题是社会的最大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
    1、教育的不公,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2、学生的课业负担沉重;
    3、教育腐败,教育部门发的假文凭,招收的成绩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线的情况非常之多,400分就有上人民大学的,因为其父亲有权有钱,可见教育有多么腐败;
    4、德育教育薄弱,孩子没有正确的人生观,没有理想,不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甚至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学制长,如果一个人从小学到研究生毕业应该在30岁左右,精力最好的时光不是工作,而是学习;
    6、应试教育,学习是为了高考,结果高分低能,培养不出顶尖人才;
    7、教育产业化;
    8、学校行政化,一心从事教育的结果没什么发展和实惠,而买官,买论文,买成果的却高官厚禄,挫伤了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一、教育的不公,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几十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就是这投入不足的经费,又把重点放在了城市,城市又放在所谓的重点学校和大学。整个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校舍、师资、设备、经费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仍是杯水车薪、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全国农村学校的危房一直是各地方政府的一个心病。我们真的没钱吗?不是!不是我们的政府不能,而是我们的政府不为。如果依我的办法,五、六年内不仅消灭农村学校的危房,而且还能在全国农村每个中小学建一个标准的实验室、微机室和篮球场。用什么办法来实现这个目标呢?
    1、把党和政府的党务用车、公务用车削减四分之一;
    2、把各级党的机关、政府机关的办公经费削减十分之一;
    3、把全国的贪官污吏的不义之财拍卖所得款项;
    4、把海关罚没走私款项的一部分;
    5、国家根据财力适度划拨专门款项。
    我想这五条做到了,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应该是绰绰有余,只是难度大一点而已。资源配置不公,重城市、轻农村。
    二、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
    中小学生在校时间长,课后作业多,学习压力大,这在中国大多数学校是普遍现象。我们仔细分析,素质教育在中国提出和实施已有十多年,减轻学生心理和生理负担的口号喊了十多年,为什么学生的书包还那么重,学生还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如果说完全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师观念还没有转变,或者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够造成的,这显然有失公允。其实,处于中国社会和历史这个影响巨大的背景下,中国教育所有的单一的改革和创新都是苍白无力的。 在几千年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传统观念影响下,每个家长都迫切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所有的孩子都去挤读书成才这一座独木桥,那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从何谈起,我们的教育部门如果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岂不成了众矢之的。在社会分工和回报并不完全公平、社会保障系统还不健全的现实社会,我们哪个家长能放任孩子成为一个简单的体力劳动者,面对严峻的生存压力和巨大的生活困难而毫不在意呢?家长的期望和社会评价使我们学校在传统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来回摇摆,不知何去何从,也造成了我们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不平衡发展。
    三、教育收费的问题
    教育收费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贫困学生辍学和教育腐败,对于这两个后果几乎是千夫所指,可是我们有没有考虑到教育收费是谁造成的?办教育是公益事业,应该全部是社会投入,可是我们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远远满足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社会其他渠道的教育投入微乎其微,这种情况下,教育不收费何以生存。多渠道筹措资金,是我们教育行政部门经常对学校提出的要求,可是校长不是企业家,学校也不是企业,不能融资,不能上市,拿什么筹措资金,只有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教育腐败和其他行业的腐败一样令人恨之入骨,那么滋生它的温床也和其他行业腐败一样在于制度和环境,都是社会问题,并非教育本身能解决的。
    我们现在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大学适当收费本无可厚非,但已大大超过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不管南方北方,不管穷人富人,要上学,拿钱来,搞得多少工薪阶层不堪重负,节衣缩食供养孩子读书;搞得多少贫困地区的农民倾家荡产,四处举债供养孩子读书,有多少工农的子弟在哭泣,有多少贫困的家庭在哀叹,有多少人因上学而返贫。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僚们应在百忙之中抽一点时间来民间听一听许许多多令人心酸的故事吧!对考上大学的学生,党和政府也想了许多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像银行贷款,社会资助等,但这仍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四、五万元的贷款对今天的富人来讲不足挂齿,但对贫困的家庭来讲,那简直是天文数字。就算咬咬牙,贷了款,完成了学业,他们能很快就业吗?今天社会的游戏规则是金钱、权力最起作用。金钱的大山把许多农村的优秀人才阻隔在大学大门之外。我在网上看了一条消息,一个大学老师讲,二十年前,他当班主任,班上的学生80%是自来农村的学生,最近几年以来,变成了城市学生占80%,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只占20%,这一变化告诉我们什么呢?农民子弟无力承受学费的重负。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种不公平若干年后是会得到报应的。人的贫困如改变无望,就会造成心理严重失衡,扭曲,就会疯狂,丧失人性。云南大学出了一个马加爵,今后中国还会不会出张加爵、李加爵呢?
    四、中国目前高等教育问题
    1、现状分析如下
    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龙头”,它决定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在未来竞争中的成败。高等教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改革,我们对高等教育研究的认识不断深化,并在很多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清晰地显示,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有限的情况下,必然要维持一段时间的“穷国办大教育”的局面,且这种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是很难保证的。另外,在中国的总人口数中,我国受教育的人口较低,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更少,这已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高等教育水平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无论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理念、办学方式,还是在师资水平、学生人数、高教投资、管理监控上都得到较快的发展,但仍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远远未能适当超前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平均8%的较快增长率,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在经济上具备了 “接收更好更高教育”的经济能力,并且在心理上也产生了对高等教育的更迫切的需求。然而现有的高等教育的供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显得严重不足。当今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如果不加以探讨并尽可能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的目标极为不利。
    2、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中国高等教育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其本质仍然是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由政府财政支撑的国立高等教育体系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强烈需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仍然是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   
    (1)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网网络体系,增强它在世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及高等教育的体系化和网络化:开展中外强强合作办学,努力打造一流大学和学科,加快国际认证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准入,及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开放化;加强高等教育符合国际标准的法规建设和遵循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及高等教育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发展职业教育和数字教育,建立终身学习观念,及高等教育的数字化和终身化,从而使我国高等教育首先从质量上达到或保持在高水平的运作平台上,以质量求的发展的机遇。
    (2)追求相对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规定和内在要求,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公平原则。首先应完善助学保障制度,建立相对合理的奖、贷、助、减制度,尽可能保证贫困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次,建立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利益”制度,包括对地区弱势、经济弱势、身心弱势的群体的利益补偿,以及高等教育向这些弱势群体的倾斜。最后,针对不同高校的发展起点的不同所衍生的二次不公平问题,可以建立对弱势高等教育机构的资助制度,鼓励如是高等教育的机构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多渠道。
    (3)要保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适应性和质量的延续性,就必须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的监控机制。具体地说,一是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样化,即学术上的质量观、满足社会需求的质量观和整体性质量观;二是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把质量与法制观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依法治教,依法保质;三是建立内控质量监控机制和外控质量监控机制,即内部建立校、院、系、班四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外部应建立政府、社会和相对独立的评价机构三方互动交流以及互不干涉的质量监控机制;四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标准化和数字化,从而使中国的高等教育达到世界的教育标准。
    (4)教育的过度发展与“知识型劳动力过剩”的互动必然造成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当和投资效率低下。为了解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方面要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培养模式;另一方面加大求职辅导的力度,提高毕业生核心就业竞争力——工作能力,提高就业率、薪资、社会满意度,为宣传高校吸引生源提供第三方公正和专业性权威依据。
    (5)教育者方面,应加强自身的文化和道德修养,强化法律意识,起到积极表率作用。学生方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崇尚科学与法律,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新时代大学生。
    (6)把握时代脉搏,形成创造性思维,深入分析高等教育现象,提高高等教育研究质量。高等教育研究的内容应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为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指引方向。理论的先进性不但表现在理论本身产生于学术研究的前沿,而且还表现在它能够引领实践的方向。在既有的学科知识理论和进行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辩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摆脱原有知识的框架束缚,在纵向思维中求启示,在横向思维中得新知,在相似思维中寻创见,在反向思维中寻突破,关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开创新的探索方向,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深入探析高等教育问题,实现高等教育研究的原创性,提高高等教育研究的质量。
    (7)研究方法应更加开放化、多样化和科学化。众所周知,每一篇论文所反映的结论都与相应的研究方法紧密相关。严谨、科学的方法是高等教育研究结果信度和效度的重要保障,也是高等教育学走向繁荣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4]高等教育发展的复杂性和高等学校成员的复杂性及各种研究方法的互补性,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应采用多层次、多方面、多学科的方法。高等教育研究应依据高等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加工、改造和整合,以此构成科学的研究方法系统;高等教育研究不应该仅仅倚重任何一种单一的研究方法,其研究可从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出发,综合运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并借鉴如文本分析、比较研究、访谈、问卷调查、多变量分析、概念分析、现象学方法、批判主义与女性主义、自传与观察研究等多种方法,从而为高等教育研究拓展新的研究方式[6],将高等教育的若干概念、高等教育价值、高等教育结构等研究推向深入,提升高等教育研究的质量。
    五、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是有所遗憾的。中国教育改革孜孜以求了数十年,却仍然没有摆脱“唯考试分数论”的束缚。素质教育的东风吹进新鲜空气之时,就有一些“有识之士”大声疾呼,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教育质量,而是要更高的教育质量。这本来没错,却又被扭曲了,更高的教育质量,最好体现就是更高的考试分数!
    这个问题形同奥运会体育比赛,是竞技体育大行其道,而全民素质健身必须退而为其次,并不为当局者所重视、所发展,全身的基本素质从何而来,不能不被人们所担忧!强健的身体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本,我们千万不要再忘记,扔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才60年啊,我们更不要让这“羞辱”的一幕,于我辈、我代再次地上演。而重观现在的教育体制,“升学率”反倒成了国内初、高中学校唯一所追求的奋斗目标。数十年来,抓“升学率”似乎成了教育发展的硬道理,一个标杆,一面旗帜,好像是一道永无法逾越的鸿沟。学校如有了升学率,就有了名气,有了名气,自然就有了财源滚滚与为官者的入仕资本。在抓升学率的主导下,学校自然就区分了主科与副科,主科让孩子们拼命地学,而副科不是被占用就是得过且过之。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这样的体制下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高材生,他们(她们)有的是学文的,对最起码的自然物理或化学现象都无法解读;他们(她们)有的学理的,对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于都无法回答一个外国人所提出的常识性历史问题,真是羞煞死人了,国之悲哀啊!一年一度春夏之交的高考,无不牵动着亿万学子与其父母们的心,学子们十年寒窗苦读,为的是有朝一日考上名府,光宗耀祖,进而学而优则仕,前程似锦、前程无忧,但回过头来看一看,能够所谓决定其一生命运的那张应试卷纸,与千百年来令国人深恶的“八股文章”又有何异,千篇一律的命题、题型、分类等把人们的求知思想牢牢捆扎,决不敢越雷池半步。有多少怀才之士因这一张现代的“八股”文,与求学无缘、与命运苦苦的哀争,又有谁能知、能慰可怜的天下父母心呢!一个人学习成长经历是漫长、持续的,我们录取制度需要改革,应该把学子们从小学起每个学年段的成绩形成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档案,连同高考成绩一起,作为最后评价是否最终录取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为国择才,不误人子弟。
    六、关于教育内容与方法上的问题
    大家非常熟知这几句古语:1、古人云:“师之不存,道之不存焉。”;2、“天地君亲师”; 3、“一日为师终身为父”;4、“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5、“子不学,父之过,教不严,师之过。”。这些皆出自于对中国有几千年思想与文化影响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本无可厚非,大多数自有它的积极意义,作为很好地指导人们做人、立世、创业的理论基础。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环境自然有很强的迥异之处,如不能很好的融合、改进并加以应用,说轻些,那恐将误人子弟,说严重点,将是误国、误民。从我国幼儿园的启蒙教育算起,每个孩子无不是让教师管教的“手背后,身挺直,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如同一只只被捆绑的填鸭,等待着严厉师者的喋喋教养。孩子的天真浪漫、活泼好动的性格就这样被一点点地抹杀进而完全吞噬掉了。中国这样的泱泱大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知识量巨大而浩淼,好像人从进入校门起,就有很多、很多要学习的东西,不抓紧学就好像一生的时光从此时就要荒废,并且落伍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孩童时代正处于天真、好动、认知世界的阶段,不要再拿一些让他们费解并空洞的理论知识来填补他们稚嫩的身躯了。“寓教于动、寓教于乐”是改变中国教育体制——教育方法的唯一出路。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国家在经济建设、科学发展等方面都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与方法,似乎在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教育体制上吸入的营养成分并不多,也没有很好地与国际接轨。在小学的文化教育上应以劳动、公德、体健这些方面课程为主,取而代之是那些乏味、空洞的理论知识。多学习、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方法,是适宜的,刻不容缓的。鲁迅先生说过:“只有革新的民族才能存古,不能革新的民族是不能存古的。”
    七、关于教育产业化方面的问题
    教育已成为产业化,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国家现还不承认,但它确确实实地这样存在着。这些年虽然国家在学校办企、乱收费等不良问题上予以改正,但这只限于中、小学,义务教育的范畴里面。但高中、大学里乱收费、收费过高以致孩子们念不起书的情况,比比皆是。除国家正常编制外,上重点高中、大学需交少则一、二万,多则十余万的费用。每年下来,学校都将有一笔可观、惊人的款项进帐(当然,这里还不饱含着隐性费用)。大量的财源收入与资金支持,自然少不了腐败与违规行为的滋生。还是为了升学率和考上名牌大学的上线率,许多学校通过高额奖金向外省、市“购买”学苗,以增加和提升自己学校的知名度与荣誉,进而再次步入了他们挚爱的恶性循环。高额的入校费,使许多好的学子无法再次入学,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孩子更加可怜,有的甚至连小学的书本都买不起,更何谈上高中、上大学啦!由于社会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的不断加大,农村孩子上不起大学的比比皆是,已不是什么鲜闻。西部地区教育环境太差、教师的工资与福利太低、师资力量严重缺乏、百姓的生活水平还处于贫困线上,这些都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现急迫切需要国家在教育的投资与政策上给予根本上的解决,否则这种差距将越来越大、越来越可怕。
    八、教育的根本导向与方针问题
    1、要确保形成完整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就现在社会所给予教师的待遇与尊重,应该说今非昔比,“臭老九”的帽子,恐怕早成为历史,抛到了九宵云外了。现国家在加大对教育投资的同时,在增加教师工资、待遇的同时,相应的对师资的素质建设要更加地规范化、标准化、绩效化,进而形成科学的制度化。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发展,教育是根本,但师资是前提,是保证。为了上述的前提与保证,就得从师资的源头做起,让将为师者,须备师之德、师之学、师之能、师之操守,否则不能从业为师,那将是误国殃民,决非危言耸听。
    2、要确保学子们上有所学,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现在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农村的孩子没书念,城市里的孩子没命念”。生活在当今的孩子们真是太可怜了,他们也许生活得很幸福,但一点也不快乐,说的严重点,“犹如一具具没有灵魂的躯壳”。家庭、社会所给予他(她)们的自由空间是越来越小,束缚与羁绊却是越来越多,孩子们上了学要学,放了学要学,假日、礼拜还要学,虔诚的家长们365天跟着一起学,知识如浩海,何时方能学到彼岸?这种畸形的竞争模式何时能终止?我们祖国未来的花朵何时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与自由,进而实现完成他们或她们的自我?学子们的十年寒窗苦读,为的是唯一的目标——考上大学(本科),好像只有上大学、上名牌大学,才是他(她)们今后生活的唯一出路,像什么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甚至专科院校等与他们永远是形同陌路、背道而驰!但大学的四年甚至更长的学习时光匆匆流逝过后,我们的学子们最终学到了什么?他(她)们选择或从业了什么样的工作?出身于国内的名牌大学,找不到工作的数不胜数,不得已而从事于“烤地瓜、收废品、摆地摊”工作的大有人在,恐怕还不在少数,这里没有对上述职业有任何的贬嗤之意,但不可否认的是,具有小学文化都能做的事,为什么偏让我们的优秀学子们来从事呢?这难道不是一种对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吗?不是对现有的教育体制与国策的一种莫大的讽刺吗?这里又出现一个怪现象: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严重匮乏,而我们发达的东部地区人才资源却大量剩余,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不能不让我们沉思啊!此时此刻,我们不吝试问:我们国家真达到了像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人才资源的过剩程度了吗?像上述两国家在中等职业、技术的教育上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与扶持,为什么我们却不能?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办学方针不应该就是“学有所长,学以致用,造福社会、报效祖国”吗?
    总结与展望
    中国的教育,因为直接涉及到千百万家庭,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所以备受瞩目,几乎承揽了社会应该承揽的所有责任,包括学生的做人、学生的成才、学校的发展、教育的走向,国家的前途命运,我们对教育寄予这么多的期望和要求,导致教育已经在承担它不能承担之重。
    换个角度,如果我们对教育的关注,少一些指责,多一些支持;我们对教育的思考,不仅仅想教育为我们做了什么,还多想想我们为教育做了什么。这样,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转变传统观念,承担自己的责任,为教育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给教育一个准确的定位,从沉重压力下解放的教育,让教育仅仅只承担好教育该承担的责任,教育的功能才能更好的发挥,教育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我国教育在曲折中不断发展,虽然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但他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一方面要认识到目前高等教育同素质教育面临着极大挑战,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我国教育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只要我们努力的去做,我国的教育就可以向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样,获得健康的、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最后,就如何改变国家现教育体制的现状,本人在此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1、加大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给予不同地区相应的政策导向与扶持。
    2、改变现有的办学模式与方法,学习国际先进的办学与教育经验,融合中国实际,结合中国国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富有现代意义的教育模式,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与国际社会上的教育接轨。
    3、在改善与加大对教师工资与福利的同时,要严把师资队伍素质与水平的质量关,并出台相应的政策与措施,形成具有很强操作性的体制模式,始终不渝、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下去。
    4、任何发达国家,无不是在制造业方面发达的国家,所以着眼于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宏观布局与战略意义,教育是实现其目的的唯一根本保证。所以,国家在教育结构与政策上要加以引导,同时还要做好方向上的彻底转变。真正做到人才的均衡分布、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后 记
    教育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基本国策中的一个问题,是个大问题,它涉及到各个行业、产业、领域,方方面面、错综复杂,非一朝一夕所能治理、协调好的,我们在这里,只能粗浅地谈谈个人观念,不管对与错,终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国家早日实现科教强国,长治久安,国富民强,列入世界强国之林!

 
参 考 文 献
[1] 谢安邦.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复旦教育论坛,2006(2).
[2] 王珏.对2002年以来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方式的考察[J].高等教育研究,2008(9).
[3] 马尔科姆•泰特.高等教育研究的进展与方法[M].候定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15.
[4] 高宝立.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进展、问题与前景[J].教育研究,2003(7).
[5] 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
[6] 别敦荣,彭阳红.近10年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未来走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8(4).
[7] 侯怀银,王霞.高等教育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J].教育研究,2006(4).

标签:中国 教育 现状 分析 
相关评论
评论者:      验证码:  点击获取验证码
康康内部QQ群:35748798    管理QQ:88192288---浙ICP备05032006号
Powered by OTCMS V2.93